AISAS模型如何优化现代运营策略?

百晓生2025-08-17 08:46:337

在某次行业峰会上,一位电商运营总监向我倾诉困惑:"我们投入百万级预算做直播带货,用户停留时长超行业均值30%,但转化率却不足1%。用户到底在哪个环节流失了?"这让我意识到,理解用户行为链路(即AISAS模型:AttentionInterestSearchActionShare)正在成为破解流量困局的关键。在流量红利消退的今天,传统"漏斗模型"已无法解释用户决策的复杂性——用户可能因一条KOL测评视频产生兴趣(Interest),却在搜索比价时被竞品截流(Search阶段失守)。我们是否忽略了用户行为轨迹中的"隐性断层"?

关键词植入:用户行为链路(1次)、AISAS模型(2次)、Search阶段(衍生词,1次)

一、解构AISAS模型:从理论框架到运营认知地图

1.行业黑话解析:AISAS模型的"五阶转化引擎"

我们常说的AISAS模型,实质上是用户决策的"五阶转化引擎":

Attention(注意):通过信息流广告、KOL种草等手段抢占用户心智,就像超市货架上的"跳跳糖"——用视觉冲击力吸引目光。

Interest(兴趣):以内容营销激发情感共鸣,例如完美日记通过小红书"素人改造日记"将产品转化为生活方式符号。

Search(搜索):用户主动查询品牌口碑、竞品对比,该阶段关键在于SEO布局与舆情管理。

Action(行动):转化成交的核心环节,需设计"零阻碍支付路径"。

Share(分享):通过裂变机制激发用户自发传播,例如瑞幸咖啡的"邀请好友得免费券"。

反常识认知:其实90%的人误解了"Action"的价值——它不仅是交易终点,更是新一轮传播的起点。用户晒单行为可触发二次流量。

2.模型进化史:从AIDA到AISAS的范式迁移

2005年:电通公司提出AISAS模型,将传统AIDA模型(AttentionInterestDesireAction)中的"Desire"升级为"SearchShare",适应Web2.0时代用户主动搜索与社交传播特征。

2015年:移动端占比超PC端后,Search行为呈现"短链化"趋势,用户更倾向在电商平台内搜索而非跳出到搜索引擎。

2023年最新动向:AIGC技术催生"智能Search"场景,用户通过ChatGPT等工具进行深度决策咨询,对品牌内容的专业性提出更高要求。

对比数据:在快消品行业,应用AISAS模型的企业,用户决策周期从传统AIDA模型的21天缩短至7天,转化率提升2.3倍。

3.认知误区纠偏:为什么你的AISAS模型"卡壳"?

多数人认为Search阶段=百度搜索(错误认知),但实际数据显示,67%的消费决策搜索发生在电商平台内部(如淘宝"问大家"、京东"商品问答")。上周某美妆客户就遭遇了尴尬:因未布局淘宝内搜索优化,导致流量被竞品"截胡"。我们通过优化商品标题关键词、植入用户高频搜索词(如"油皮适用""持妆12小时"),实现搜索曝光量提升400%。

二、破局策略:基于AISAS模型的运营三板斧

1.问题现场:某母婴品牌的"用户断层"危机

决策场景:某母婴品牌在小红书投放种草笔记后,笔记点赞量超10万,但天猫店转化率仅0.8%。这种困境往往源于Search阶段失守——用户被内容吸引后,在电商平台搜索品牌词时,发现产品详情页缺乏专业背书(如成分检测报告、临床数据),导致信任崩塌。

2.创新路径:三步重构用户行为链路

第一步:内容埋点,制造搜索钩子

在种草内容中植入"搜索暗号"(如"报暗号XX享8折"),如同在用户心智中埋下"行为触发器"。某家居品牌通过此策略,将搜索引导率从12%提升至37%。

第二步:搜索卡位,构建内容护城河

关键要布局"三维搜索矩阵":

电商平台内:优化商品标题、问答区、买家秀

外部搜索引擎:搭建品牌百科、知乎问答、测评软文

社交媒体:创建话题标签XX品牌真实测评

借助SEO工具监控关键词排名,确保用户搜索时品牌内容霸屏。

第三步:闭环验证,数据驱动迭代

通过UTM参数追踪用户从搜索到成交的全链路,使用热力图分析用户行为轨迹。某3C品牌通过此方式发现,产品页加载速度每提升1秒,转化率提升12%。

3.实战复盘:某新茶饮品牌的AISAS模型进化

初期尝试:喜茶在2020年尝试通过抖音挑战赛引流,但因未优化美团/大众点评的"搜索团购"链路,导致到店核销率不足30%。

策略调整:

在抖音视频描述中植入"大众点评搜喜茶新品"引导话术

优化大众点评店铺头图、套餐组合、用户评价

发起"晒单返现"活动刺激Share行为

量化结果:搜索UV提升210%,团购券核销率提升至65%,品牌搜索指数连续3个月位居行业第一。

遗留问题:需警惕"过度Share"导致的用户疲劳,需动态调整裂变奖励机制。

4.应急方案:当用户搜索结果被竞品"劫持"

当遇到搜索结果页被竞品广告霸屏时,立即启动"3D反击策略":

D1(Defense)防御:快速提升品牌词出价,确保搜索结果TOP3有品牌内容

D2(Destroy)打击:针对竞品软肋发布对比测评内容(如"XX品牌成分表深度解析")

D3(Dominate)占领:联合KOL发起"打卡挑战",用UGC内容淹没负面信息

重要提示:务必避免"硬怼竞品"的低级操作,可借用"第三方测评机构报告"增强可信度。

三、实操建议:AISAS模型落地的"三阶行动指南"

1.阶段一:指标监控与临界点响应(实施难度★★☆☆☆,回报周期30天)

重点监控搜索词云图,当"竞品词+产品词"组合搜索量占比超15%时,立即启动竞品防御策略。

参考某美妆品牌做法:在抖音直播间设置"搜索暗号实时播报",将用户搜索行为转化为即时流量。

2.阶段二:知识体系搭建(实施难度★★★☆☆,回报周期90天)

掌握核心知识:用户行为分析工具(如神策数据、GrowingIO)的AISAS模型应用

实践关键技能:设计"内容搜索转化"的埋点方案

建立思维框架:从"流量思维"转向"用户行为链路思维"

可从《用户行为分析实战手册》开始系统学习

3.阶段三:风险对冲机制(实施难度★★★★☆,回报周期180天)

预警机制:当搜索结果页负面评价占比超5%时,触发危机公关SOP

调整动作:根据舆情分级启动不同响应方案(如一级舆情需2小时内发布官方声明)

保持稳定:建立品牌内容矩阵,确保用户搜索时始终能获取"官方+KOL+素人"的多维度信息

四、相关问答:AISAS模型实战QA

1.问题:如何判断用户是否真正进入Search阶段?

答:根据实战经验,直到用户出现"主动查询"行为(如搜索品牌词、竞品对比词)时,才可确认进入Search阶段。现在我会用"三看"判断:

看搜索词是否包含"怎么样""值得买吗"等决策相关词

看停留时长是否超过行业均值1.5倍

看是否触发二次搜索(如先搜品牌名,再搜具体型号)

然后给出"搜索卡位+内容优化"的组合方案。

2.问题:小预算团队如何低成本运营AISAS模型?

答:用我们研发的『轻量化AISAS模型』:

每周只做"1篇深度测评+10条场景化种草"

重点观察"搜索词排名变化率"(目标:30天内品牌词进入搜索结果TOP3)

就像某10人团队通过此路径,用5万元预算实现月销从10万到80万的跨越

3.问题:AIGC时代,AISAS模型需要升级吗?

答:就像"传统相机+AI修图"反而能提升出片效率,AISAS模型需与AIGC结合:

在Search阶段,用ChatGPT生成"产品对比FAQ"

在Share阶段,用Midjourney制作用户晒单模板

需注意"内容真实性与专业性的平衡",避免过度依赖AI导致用户信任崩塌

4.问题:传统企业转型时,如何适配AISAS模型?

答:当我们判断企业数字化能力不足时,需重点解决:

本质问题:如何将线下销售话术转化为线上内容资产?

典型场景:导购通过企业微信推送"产品使用场景短视频"

基础设施:需搭建"内容中台+SCRM系统"实现用户行为追踪

五、总结:AISAS模型不是万能钥匙,而是行为罗盘

用接地气的比喻:AISAS模型就像老中医的"望闻问切"——通过观察用户行为轨迹(望)、分析搜索数据(闻)、诊断链路断点(问)、开出运营药方(切),最终实现精准转化。留个思考题:当"搜索行为"从主动查询转向AI问答时,最先改变的一定是内容生产范式(反直觉答案)?我们将持续跟踪AISAS模型在AIGC时代的进化,祝各位运营人都能成为"用户行为解码师",用模型思维把流量变成留量!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58q.org/xmt/15061.html 

扫一扫二维码,添加客服微信